找到相关内容177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智者大师的“性具”思想

    众生,包括一阐提都是性具善恶。一切法无不具有正因、了因、缘因三德。智者大师在《法华玄义》中说:  “今《法华》定天性,审父子,非复客作,故深得此意,知一切众生正因不灭,不敢轻慢,于诸过去佛现在...这种现象,智者大师还以莲子体做比喻,来说明正因佛性净。他在《法华玄义》中说:“比如莲子体在泥中而被染污,乐我净不动不坏,一切众生正因佛性亦复如是。”(17),正因佛性没有染净之分,但是缘、了...

    学 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360570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

    轻视他人,对路上遇到的行人,常行礼拜,称“行”,其理论依据就是佛性论。   佛教和谐伦理的这一理路,生命体因相同的心性而平等,由平等而有相互尊重、恭敬的道德实践,由...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、安、放逸、行舍、害),恶的心所,则分析为6种根本烦恼(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)和20种基于根本烦恼而产生的随烦恼(忿、恨、恼、覆、诳、谄、憍、害、嫉、悭、无惭、无愧、不信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462115.html
  •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

    菩萨、妙庄严王一样,勇猛精进,勤求佛道;效法〈菩萨品〉中所说,观一切众生皆如佛想;依照〈安乐行品〉中所说,而勤修禅定。并进一步以偈颂明示了修学的大纲:  欲求无上道,修学《法华经》,身心证甘露,...常诵法华经,七载行持方等忏,九旬坐思惟法华经意所奠定的坚实基础,恐怕很难至此。经一番寒彻骨,焉得梅花扑鼻香。功夫上去了,水到渠成,自然就能:放身倚壁之时,举手投足之间,豁然大悟,一念顿发,大小朗然...

    可 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462664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—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

    ,对他见到的众生,都恭敬礼拜,说:“我对你们深加尊敬,绝不敢心生轻贱,因为我深信你们都可以践行菩萨道,皆可成佛。”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人,都能具有菩萨的恭敬之心,那么,必然实现和谐、亲密的人际关系,...协调。所谓中道,指脱离边邪、不偏倚的中正之道。《大宝积经》云:“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;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我无我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663078.html
  •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

    藏。而如来藏自性清净,无生无灭,是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戏论的。  在《宝性论》中说:在众生的贪、瞠、痴等烦恼当中有如来藏,如来藏是寂静的真法身,自性本来清净只是被烦恼暂时染污了。就像《法华经》中“...涅盘相离,故说二门相离。离开生死没有涅盘可证,离开涅盘的、乐、我、净,没有生死的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之说。一切法都是相对而有,没有绝对的东西在世界上永恒的存在,因为一切法皆无自性,一切法如梦如幻。...

    惟 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365706.html
  • 性具与性起——天台、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

    ;天台智者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思路走的。   首先,智顗指出一切众生无不具正因、了因、缘因三德。在《法华玄义》中,智顗曰:   今《法华》定天性,审父子,非复客作,故深得此意,知一切众生正因不灭...莲子体在泥中而被染污,乐我净不动不坏,一切众生正因佛性亦复如是。[11]   在《法华文句》卷四下又说:实相常无自性,而无性者,即正因佛性。[12]   与正因佛性之无染净,非善恶不同,缘了二...

    赖永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5.html
  • 景德传灯录(普慧藏本)卷二

    童子。游行闾里,丐求度日。若之类。人问汝何行急。即答云:“汝何行慢。”或问何姓,乃云:“与汝同姓。”莫知其故。后王与尊者同车而出。见缨络童子稽首于前。尊者曰:“汝忆往事否。”曰:“我念远劫中与师...。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。尊者与众伺之。经三七曰,方従定起。尊者问曰:“汝身定邪,心定邪。”曰:“身心俱定。”尊者曰:“身心俱定,何有出入。”曰:“虽有出入,失定相。如金在井,金体寂。”尊者曰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268757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),所以“法华经”中的菩萨,见到一切人,总是说︰“汝等皆行菩萨道,当得作佛。”据说他就是释迦佛前身。敬得对一切人都看得比自己大,所以发了大菩提心的人,没一个著力降低自己身段的;降低到愈平实愈...“真心”遣破了,佛法共世间的大菩提心,方能从无谬中发趣如实的清净大道。此处所说的清净大道(亦可称之为清净大心),与真大心的心绝不相同;因为清净大心的“心”在“初期大乘”般若经中,称之为“是(“舍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论天台圆融哲学的功用性

    方面,那些骂詈佛陀之前生菩萨的众生,因其所造恶业,而得以有此后世因缘,还值佛陀说法,听聆教化,并皆得入退之位。[20]显然,此恶业乃是受教化的因缘,是众生自身所造之业所产生的结果,所谓“己恶资己...744上。   [18] 参见《法华玄义》,《大正藏》册33,页711中。  [19]见《法华玄义》《大正藏》册33,页744上。   [20] 《法华玄义》,《大正藏》册33,页746上。有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169907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,“敬”的观念受到一部分人的怀疑,“敬”的本怀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却又为人所渴慕!大乘佛教里有菩萨,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“礼敬诸佛”,“敬”的理念与行为总会在宗教中才得以体现,而能够体现的真正原因...以来茶一直受到僧侣们的欢迎和推崇。僧侣公认为茶有“三德”:一是坐禅可通夜眠;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,神气;三是为“发”(抑制性欲和平心静气)的药物。到唐代,茶更概括成了有十德:散郁气、驱睡气、养生气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